在开始具体事务之前,我们先来聊聊AI自编程对学习和认知模式的颠覆。
学以致用过时了
「学以致用」是传统学习方法的金科玉律。它告诉我们:先把书读好,才能在实践中应用。这种方法确实很务实,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,避免纸上谈兵。但它的一个隐含假设值得思考:先学后用。
在现实中,许多人在学完之后会陷入「学而不用」的困境。学了半天,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,但没有实操的机会,知识很快被遗忘,甚至从未转化为实际能力。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时间碎片化,更让这种「学完再用」的方式捉襟见肘。
相比之下,我更推崇一种激进的学习方式,那就是用以致学:先用后学、边用边学。初听之下,这种方法大有「好读书、不求甚解」的感觉。但实际上它大为不同,因为有「用」这个前提在。
用以致学的理念
「用以致学」是一种充满悬疑和实证性的学习方法,它让学习变成一个解密游戏。游戏一开始并不会告诉你所有规则,你需要在探索中发现问题,思考原因,找到解决方案。
先「用」,把业务架起来,运用起来。然后,问题就会像泉水一样涌出来。再带着疑问回过头来找原因,理解后提出新方案,并进行验证。当你解决这个问题,又会冒出新的问题。就这样,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你的知识树正在悄然成型。这种方式特别高效,因为每一份知识都是应需求而学,都能立即得到应用和强化。
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,这种学习方式简直是救命稻草。谁还能有整块时间坐下来啃书本?但用以致学不同,它可以完美利用碎片时间。今天解决一个小问题,明天优化一个小功能,知识就在这些零碎的实践中积累起来了。
遗忘的必然性
对于不以编程为职业的人来讲,「用以致学」显得更为重要。
一个残酷的现实是,即便你花半年时间学完了一门编程语言,如果没有实际应用,它很可能在数月后被遗忘殆尽。甚至,如果学习时间长一点,可能后边还没有学完,前边就已经忘了。
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个使用场景,让我们一直持续不断地用下去。
不要忘了你学习的是编程知识。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是,当你学完以后,可能发现框架已经升级了N个大版本了。解决方案是什么?找到一个能持续带来收益的场景。这样,你就有动力持续学习,持续精进了。
毕竟,有钱能使磨推鬼。
被颠覆的学习与认知模式
「人只能挣到自己认知以内的钱」——这句话像一条金科玉律,曾经主导着我们对创业和商业的理解。但AI的出现,正在无声地改写这个规则。
想象一下,一位对编程一窍不通的创业者,现在可以通过与AI助手的对话,规划并实现一个功能完整的网络应用。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,而是已经发生在当下的现实。过去需要耗费数月甚至数年去学习的专业技能,现在可以通过与AI的协作,在短短数周内实现从零到一的跨越。
这种变革远比表面看起来要深刻得多。它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,而是彻底改变了人类获取和运用知识的方式。过去,我们必须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才能实际运用它;现在,我们可以借助AI快速搭建起认知的脚手架,在「不懂」的状态下先把事情做起来,然后在实践中逐步深化理解。
举例而言,一个热爱漫画却不会画画的人,过去需要苦练绘画技能才能讲述自己的故事。而现在,他们可以使用AI来生成漫画故事,甚至动画。这种「先用后学」的模式,正在重塑我们对学习和创新的认知。
当然,在任何领域如果想要做到90分以上,还是需要把这些学习债务补上的,区别的只是顺序的不同。
但在某些领域,这一点点顺序的差异很重要。比如,创业领域。九成以上的创业项目不会成功,它们在找到「产品市场契合」之前就死掉了。《精益创业》告诉我们,对最小可用产品(MVP)来讲而言,软件质量并不是最重要的。重要的是弄清需求、了解市场和验证商业假设。
AI时代的认知信用卡
现在,AI正像一张认知信用卡,让我们可以「先使用,后还债」,让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。
比如说,一位在教育行业工作多年的老师,发现了一个改进在线教育的好想法。在过去,她可能会因为缺乏技术背景和启动资金而放弃这个想法。但现在,她可以通过AI自编程,仅仅花费百来块钱就快速开发出一个教育软件的原型。在这个过程中,她不需要精通编程,而是专注于她最了解的教育场景和用户需求。如果产品得到市场认可,她可以逐步学习必要的技术知识,或者招募技术团队来扩展产品。
这张信用卡让创新和创业变得更加大众化。不再是只有技术专家才能创造软件产品,不再是只有资深金融人士才能设计金融服务,不再是只有经验丰富的营销人才才能开展数字营销。任何对某个领域有深入理解的人,都可以借助AI的能力,将自己的洞察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。
这就是AI带来的颠覆:它不仅改变了我们获取和运用知识的方式,更重要的是,它让创新和创业变得前所未有的平民化。在这个时代,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创新者和企业家。
编程只是一个开始,新时代的大幕正在缓缓揭开。